明月光里的时光清欢

admin 阅读:1 2025-09-20 00:20:16 评论:0

暮色像打翻的砚台,将最后一缕霞光揉进山尖时,月亮便提着满裙银纱款款而来了,它悬在东边的天际线上,先是一弯模糊的影,继而渐次饱满成玉盘模样,清辉漫过田埂上的野菊,淌过老屋的青瓦,最后落进我摊开的掌心——那是故乡特有的明月光,带着柴草香、露水甜,还有记忆里永远暖融融的温度。

小时候住在乡下,夏夜乘凉是雷打不动的仪式,外婆把竹床搬到院中的老槐树下,我蜷在她腿边,看树叶被晚风揉出细碎的光斑,她摇着蒲扇,扇走了蚊子,却扇不散满院流动的月光。“举头望明月……”她轻声吟着古诗,我跟着念,声音混着蟋蟀的鸣唱飘向星空,那时的月亮特别近,仿佛一伸手就能摘到,连月宫里的桂树都看得清枝桠间的纹路,外婆说,月亮里有嫦娥捣药,有玉兔捣年糕,可我觉得那分明是个装满故事的宝盒,每一缕月光都是从盒里漏出的童话碎片。

记得有年中秋暴雨突至,乌云像墨汁般泼洒天空,急得我直跺脚,外婆却笑着摸出早就备好的手电筒:“傻丫头,咱们去灶房照月饼。”土灶里的余火还未熄尽,映着她眼角的皱纹泛着金红的光,案板上摆着揉好的面团,她揪下一个小剂子,教我用模具压出莲花形状,蒸笼腾起白雾时,雨停了,推窗望去,湿漉漉的地面铺满碎银般的月光,连檐角滴下的水珠都闪着亮,我们捧着刚出锅的月饼坐在门槛上,咬一口,甜馅儿混着月光一起化在舌尖——那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月饼,因为里面裹着外婆的手温,浸着月光的清甜。

上学后搬进城里,钢筋水泥的建筑割裂了天空,月光变得稀薄而遥远,某个晚自习结束的夜晚,我抱着书本往家走,忽见路灯未及处的墙角漏下一线微光,抬头竟撞见半轮月亮挂在两栋高楼之间,像被挤扁的珍珠,那一刻突然想起老家的院子:春末有桃花瓣落在月光里,秋天银杏叶载着月光飘进窗棂,冬天雪地上会印满月光的吻痕,城市的月光总是匆匆忙忙,还没来得及看清它的模样,就被霓虹灯的光晕淹没了。

去年深秋回乡探亲,特意选了个无云的夜晚住在老屋,躺回那张吱呀作响的旧木床时,月光正透过窗棂在墙上织出菱形的网,窗外的稻田已收割完毕,只剩茬口在月光下泛着浅白;远处的山峦轮廓柔和,像一幅淡墨画,半夜醒来,发现奶奶坐在床头纳鞋底,银针穿过千层底的声音轻得像呼吸,她的白发沾着月光,每一根都闪着温柔的光。“睡不着啊?”她抬头笑,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半轮月亮,“从前你总嫌我讲故事慢,现在倒盼着多听几句了。”我们絮絮说着话,月光在我们的肩头流淌,恍惚又回到童年那个有蒲扇、有诗、有月饼香的夜晚。

如今再读“床前明月光”,忽然懂了诗人为何独爱这抹清辉,它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光线折射,更是情感的载体、时间的刻度,古人不见今时月,今月曾经照古人——千百年来,同一轮月亮看过长安城的朱雀大街,掠过江南水乡的乌篷船头,也抚摸过边关戍卒的铠甲,它在游子的泪里涨潮,在归人的笑中落帆,把所有的思念、团圆、遗憾都酿成了一坛陈酒,越品越醇。

此刻我站在阳台远眺,城市的灯火与月光交织成一片星河,手机屏幕亮起,是母亲发来的消息:“今晚月亮好圆,记得吃块月饼。”对话框里的文字带着温度,让我想起老家灶台上蒸腾的热气,想起外婆教我压模时的叮嘱,想起奶奶纳鞋底时落在月光里的白发,原来最珍贵的从来不是月亮本身,而是那些被月光照亮的时光:是童年院中的蝉鸣与故事,是中秋夜抢食月饼的嬉闹,是离家时行李袋里塞满的牵挂,是归乡时门口永远亮着的那盏灯。

明月光从未改变,变的是我们看它的眼睛,当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里迷失时,不妨停下脚步,抬头望一望那轮古老的月亮,它会用千年不变的清辉提醒我们:有些美好不必追逐,它就藏在记忆的褶皱里,藏在亲人的目光中,藏在每一个

本文 红茂网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://bbs.hk858.cn/posta/10455.html

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。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